孩子火星语,在家如何引导自驱力?

日常夸奖孩子不起作用,还有别的招吗?

我带孩子在机构干预还好,一回到家就不知道如何做,该怎么办?

居家环境中,如何在社交方面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这些问题总让家长们摸不着头脑。

你知道有一张“暖星地图”吗?

或许,你早已听说过“暖星四阶”,每个阶段1个核心主题:

阶段一 早期干预(初诊到大班左右) : 基础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发展 阶段二 校园融合(大班到小学三年级左右):提升校园适应状态 阶段三 生涯规划(小学高年级之后) : 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孵化就业可能 阶段四 生活品质(青春期之后) :优化自主独立水平及生活品质

根据每个核心主题需要,展开为若干个状态:

暖星四阶

你以为按照年龄划分就算了?

不不不。

暖星地图由暖星独创,是在暖星四阶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套更详细、更系统,能因人而异地按图索骥的分阶定位干预模式。

暖星干预地图部分释出

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孩子的位置,得到干预方案,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这依靠什么来实现呢?靠“暖星到家”服务——

暖星到家老师上门入户,深度评估两天后,手把手教家长如何居家干预,老师再每两周上门“检查”+线上追踪,“监督”家长实操成果。

主要流程(一期三个月):入户前评估——入户实地评估(两天)——线上跟踪——每两周入户纠正,扫码文末海报可了解暖星到家服务。

解读暖星地图,活用暖星地图是个“技术活”。

而且因为咨询者太多,太过火爆,因此上个月,暖星到家服务小组紧急开设了一场线上交流会,邀请了30位家长来直播间,由暖星到家高级入户督导胡文涛老师主持,为大家答疑。

小星精选了4个来自家长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看看胡老师是如何根据暖星地图为大家答疑解惑的吧。

1.

“夸奖”无用怎么办?

那就先培养“亲子关系”

第一位家长希望能用“夸奖”引领孩子进步,但她发现,“夸”这招对自己的孩子没用。她说——

我的孩子接收外界信号能力弱,干预过程中,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机构老师会拼命去表扬,但是没有效果。

而作为居家干预的主力——家长,比起机构老师,实操经验可能是更弱的,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办呢?

胡老师

答疑时间

居家干预中应重视优势视角:不要等孩子做错的时候去给他纠正,而是更多地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夸奖。不管是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还是普通心理学来讲,都是有依据的。因为人是会受到暗示的。

而当我们发现这种策略不是很有效果的时候,大概就可以推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应该还是没有到达一定程度。

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做更初级的东西,回归核心:让他能够有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去在乎与“人”相关的线索。

暖星地图“社交核心板块”里的第一个——“社会性启蒙主题”中的“居家生活联合参与”状态中,最基本的四个要点就是关系、关注、发起,和回应。

你可以观察,如果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你的关注特别少,他可能只是在需要你的时候,特别开心的时候才关注你家庭指导师可以入户吗,其他时候沟通,或某个特定情境中都对你很少关注。这时,期望通过夸奖、激励、分享去促进他的成长是不现实的,应该更多促进他核心基础能力的发展。

你需要做的可能是更多地促进他和某个人的关系,对这个人的关注,慢慢从这一个人身上扩展到更多家庭成员,更进一步的,希望他能扩展到同伴身上。

小星也觉得,孩子与这个世界的连接的起点可以入户吗,是从与母亲或某个重要人物开始的。回归“最初的起点”,从身边的人开始建立关系,才能发散地与这个世界建立多样关系。

2.

让家长做回家长:

家长与老师的区别,

是有无“无条件的爱”

第二位妈妈说,自己现在最急的是孩子的社交,但平日里依赖的机构桌面教学无法为其解决这一难题——

我的孩子3岁之前一直以桌面为主,现在也有在机构干预,认知提升较快,我也一直对这种方式比较认可,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明显发现他在社交方面的短板,社交的需求是目前我们最迫切的,但是桌面教学无法达到我们这一目的。

平时在家里教,效率没那么高。但毕竟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占主要的。

如何通过入户指导,使得在家干预,特别是在社交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

还有,我一直不相信自己能做好居家干预,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帮助孩子。

我也知道先要刻意为之,然后再熟能生巧,然后慢慢融入到自然的或是潜意识的干预中,但我还是很担心,要是居家干预我们胜任不了,做不到像老师那样怎么办?

胡老师

答疑时间

首先,暖星到家服务不希望指导家长变成一个好的家庭教师,而是成为一个更善于和孩子相处的妈妈就够了。

“老师”更倾向于“有条件”的关注和爱,而“妈妈”更多是“无条件”的关注和爱。这种“有与无”的区别,对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在家里,家长处于压力状态,亲子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容易变成一种师生式的、评判式的互动。

我们不希望家长变成老师,在家里给孩子正儿八经做干预;

而是希望让家长做回家长,能够不用太费力,在自然情境中,尤其是在吃喝拉撒睡、外出、或是集体环境中去干预。

当然的部分,可能家长需要在前期的时候多学习一些,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不太有机会去练习的部分。

小星说:

在家中,就让孩子享受专属ta的“无条件的爱”吧。这是只有家人才能给予的喔。

给予“无条件的爱”,或许也会让你发现更惊喜的自己!

3.

孩子的自主性越弱

越要大量让他自主选择

第三位来自上海的家长问胡老师:

我的孩子4岁半,跟陌生人有一定的社交,在家里,社交方面基本上较接近正常孩子。

但是他语言上一直都是火星语,哪怕爸爸妈妈都不会叫。

他的认知也比较弱,辨识物品难一点的就不知道,抽象的数字就更不知道了。

我家还有一个普通孩子,很能学习,而我这个ASD孩子,自主性就很差,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启发他的自主性?

胡老师

答疑时间

这位家长说的“自主性”,意味着不断向外的自主探索能力,其“底座”是强烈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期望什么,渴望什么,讨厌什么。

明白这些需要家长在日常中观察ta的兴趣、需要、偏好。

如何做?

可以从原先大人主动提供安排,变成让孩子自己参与决策。

凡是他能选择的部分,都给他提供选项,让ta自己去选择。早上起床开始,问ta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早饭吃什么,今天去哪里玩?

选择也是一项能力,开始时需要你把具象的选择提供在他面前,比如,把苹果和香蕉放在他眼前,问他吃哪个,把不同的衣服放在他面前,问他穿哪件,让他直接能用一个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开始他可能都无所谓,我们可能也会觉得孩子其实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再这样做了。

而暖星模式强调,他越是在这方面表现得不足,我们越要这样去做。

通过大量选择性的活动,让ta知道:原来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图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并且得到家人的回应。

明确的自我意识出现了之后,就需要给他自主探索的机会。

在暖星地图上,如果一个孩子在认知板块处在“简单因果”的游戏阶段,那么其他游戏阶段包含的元素,他是不感兴趣的。于是他就不会去关注、研究、相应地学习。

“因果游戏”阶段指的是喜欢大量重复一种动作,得到一个结果。比如把球砸到墙上弹回来,那么这时我们可以加入“组合性游戏”的元素,比如把瓶子按照某种形式排列起来,再让他扔球,和他玩“保龄球”。

我们的孩子有兴趣狭窄的特质,只喜欢探索有限的几个人事物。我们可以利用他喜欢的几样东西,在他现有兴趣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与他感兴趣的游戏类似的、没体验过的活动,或是加入新的元素。

在初期寻找这样一种新的元素,是会有些痛苦的,但是没有办法,不能因为我们的孩子慢一点,就否认他有自主探索式的学习,非要用某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去干预他,不让他游戏,自主探索。

正因为我们的孩子在自主性方面的弱势,我们更要遵循“让他从自主探索中学习”的规律,尽可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

小星说:孩子的自主性越弱,越要大量给机会让他自主选择,小星get啦~

“看见”ta的选择,除了能帮ta了解自己,也能帮助我们更了解ta是个怎样的孩子。

4.

使用暖星地图、到家服务

“有条件”地帮孩子“规划”

与“无条件的爱”冲不冲突?

最后一个问题——

用“暖星地图”定位规划路线,用“暖星到家”将计划落到实处,这样“有条件的计划”与“无条件的爱”之间有冲突吗?

胡老师

答疑时间

使用暖星地图,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做规划,和关注当下的“无条件的爱”并不冲突。

而且,如果能了解孩子的现状以及发展需要,尊重他们的特点和成长方式,应该是更有利于实现“无条件的爱”的。

使用暖星地图,基本是以下思路:第一步,评估和定位。

暖星会在各个主题下定位出孩子处在哪一个点上,然后把它作为后续方案或实践干预任务里的起始点,再往地图上的下一个小目的地进发。比如孩子主动发起的量多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入户吗,但发起的质量不高,我们就把发起的质量作为下一个目标。

第二步:看孩子在这个目前的状态中,哪些点表现得好,哪些点表现得不好,我们把表现得还不够好的点作为接下来的目标,生成一个相应的具体的任务和方案。

比如:

Ta在哪个环节更容易有主动发起?

家长如何示范?

示范完之后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家长怎么去处理?

暖星注重“机会视角”,这样,影响生活品质的“问题视角”以及揠苗助长会少很多。

“问题视角”指一直盯着某个问题、耿耿于怀于孩子的短板,总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与其对应的可能是“机会视角”/“优势视角”:思考如何利用“问题”提供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看到“问题”背后所隐藏的需要,看到并认可孩子的优势、做得好的地方,提升家长和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你是选择“机会视角”还是“问题视角”?

有家长说,选择“机会视角”太难了,不知怎么做,不如盯着问题简单。

一开始,家长可能需要刻意地去使用我们给到的策略和技术,慢慢地,我们希望以家长为主,能够把策略和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之中。

通过家长拍视频,加上老师每两周一次入户去现场的方式,看家长和孩子向着目标互动的过程是否能一直保持,我们再给家长反馈调整,也会反思之前的策略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这些我们都会给到支持。

小星说:

我们常说的静待花开其实需要分三步:

“看见”这朵花,“欣赏”这朵花(看见其自主性)

施肥浇水,与这朵花“产生关系”(与孩子首先建立深度关系)

看见爱着这朵花的自己(家长回归家长,而非老师)

这样你就能享受当下看到一朵花开的样子,不会觉得难等了。

暖星到家相关文章:

编辑 | 心怡

点击上方

更多干预课程,戳戳看 !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