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井底之蛙作文

2023-08-31 来源:知库网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阅卷报告公布

“井底之蛙”的哲辨与思考

看看这手钢笔字,你写得出来吗?

全市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昨日,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朱焕发布了作文阅卷报告。盐城晚报记者就本次考试作文的命题、材料解读、存在问题等方面,采访了朱焕。

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要求根据此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对于本次作文的命题,朱焕表示,这是一则材料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好题目,符合高考江苏卷这两年的作文命题习惯。学生写作时最好针对现时,有感而发,可以谈互联网时代“知道得太多”之弊之害之严重之出路,亦可以反弹琵琶,诸如“坐井观天为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可以就“多与少、宽与窄、得与失、繁与简、

博与专”等话题进行辩证分析,只要联系现实均可以谈出有一定思辨与深度的文章来。 ▶ 命题诉求

根据阅卷报告分析,该作文命题材料表述简洁,以前的材料大都在两百字左右,有的达到五六百字,出题思路是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从考生角度看,这么多信息,有的存在干扰和误读。如今,材料的文字越来越简短。2015江苏作文的材料只有三十几个字,有利于考生明确主题,拓展思考空间。

该命题体现对思辨性的考查,这几年,高中生作文呈现出的低幼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这和当前的语文教学以及作文出题思路有关,不利于选拔具有分析探究能力的考生。从本次作文看,材料超越传统作文中的纯粹情感抒发的立足点,明显突出理性思维特点。

材料叙述指向性不固定,体现命题的开放性原则,不拘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多角度、个性化思考。 ▶ 材料解读

对于作文材料的解读,阅卷报告上说: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重重包围。人们猎奇搜异,寻求刺激,心气浮躁,似乎无所不知,又似乎什么也不懂。多少人陷入进退维谷无以自拔的困境,“知道”得太多。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大道至简。

“道”是自然规律,“道”是不悖人性,“道”是掐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人生发展的坐标。面对当今社会如此纷繁复杂,鱼目混珠的海量信息,本来作为人之生存,只要择其所需,为我所用,也许就能获取更多的人生发展机会。

可现在有多少人获取的信息符合一个“道”呢!贪多嚼不烂,滥得撑得脑涨,每天早晨起来,手机几乎要爆了,成千上万的消息充斥开来,来不及刷屏,来不及浏览。我们的生存状态已经被强控、被霸占、被劫持、被囚禁!在信息的围城中,人们失去了自我,焦虑、惶恐、迷惘。

浮躁是幸福的大敌,只能带给你缥缈的人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不浮躁,如何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自知、就是自我、就是平和、就是简单、就是专注。练就这份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本领,就一定能够祛浮戒躁,坦然而平静地生活。这些才是对浮躁的彻底否定,把握自我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一种超然的智慧,更是一剂自我豁达的良方。

▶ 批阅情况

从作文批阅情况看,本次作文材料含义贴近社会生活,为学生熟悉,所以有些思维好的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含义,写出了在选材、立意、语言上都很好的优秀作文,立意角度多样,分析深刻,阐述到位。

议论文写作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到位,论证方法多样,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部分优秀的高分议论文能深挖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体现了本次作文命题的思维梯度性,佳作频出;记叙文佳作都能注意小切口,巧角度,能以小见大,描写到位,点染到位,升华到位,且选材注意立足文化视角,充满人文气息和诗意氛围,让人不忍释卷。

阅卷过程中也反映了许多问题,例如:考生题目拟得不好,不能扣住材料的核心含义,缺少材料含义的词,反映出学生缺少拟题的技巧和方法;不切题。对作文材料理解能力欠缺,反映出不少学生对文字材料核心含义或主要含义的把握缺少方法。如写拥抱理想、多点表扬少点讽刺、视野等;写议论文,文章缺少章法,结构混乱,不少学生的文章大量摘抄提供的材料来凑字数,对新材料作文写作没有方法。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说理透彻,选例角度新颖,事例丰富,贴近时代,分析独到。不少议论文观点与材料内在联系不紧密,只列举而不作富有逻辑的分析;或者,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文章的观点只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新意等。 此外,考生们还存在语言基本功差、字迹潦草等问题。

一翁独钓寒江雪

天地苍茫间,一人一笠一舟。无须多加雕饰,那泼墨留白的分寸感,道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真谛。

这幅《独钓寒江雪》是老爹亲自提笔作下,亲自命名的,挂在书房的正中央,一种“物与我皆无尽”忘我境界充盈着整个书房。每次来到老爹的住处,我总爱钻进老爹的书房里,去独享那一份“天地苍茫”。

老爹年轻时是个画家,小有名气。后来,却不知为何不再作画。有时候,我会问老爹这个问题,可是他总笑笑,慈爱地摸摸我的头,却从不回答。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忘却了这个问题,不再追问了。

老爹的住处在离城中心很远的乡下,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唯一能与外界有联系的就是那部用了好些年的电话了。有时候,我就纳闷了,老爹一点儿也不穷,怎么就过得这么“简朴”呢?

一日,晚饭后,闲来无事的我又不知不觉走到了老爹的门口,悄悄推门而入,发下老爹正在月下乘凉,独自一人拿着蒲扇,悠然自在地摇曳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老爹,你现在可真像您画的那幅画中的老翁啊,只不过你俩拿的东西不同罢了。哈哈……”

“哈哈。”老爹也笑了,那爽朗的笑声仿佛破云层,在整个大地回响。“乖丫头,坐到老爹这儿来,老爹想和你说说话。”

我在老爹身边坐定,老爹望着月亮,沉默着。我也不急,我想老爹一定在思考着什么。

“丫头,知道老爹为什么收手不再作画了吗?”我摇了摇头,瞪着眼睛等待着老爹的回答。“其实我并不是如外界所说‘画技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只是当时的名气让我不适应,对我画技的更高发展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所以我断然决定放弃名声,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潜心研究水墨画。”

望着老爹那刻满岁月痕迹的皱纹,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

再想想老爹简朴与外界缺少联系的生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啊,在这个信息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太多太多的形象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不知真假,不明善恶。有时候,真觉得知道太多也是一种折磨。

老爹独自一人,在这乡间林中逍遥自在。闲来赏赏月,听听雨声,灵感来时泼墨成画,倒真有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知道得太少又怎样,“井底之蛙”又如何,只要活得逍遥快活,管它春夏与秋冬。 朦胧中,我仿佛看见画中的老翁收起了钓竿……摘下蓑笠,回过头来冲我笑了……

何处惹尘埃

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自炫一隅风光,可笑的是盲目自负。知识爆炸,满屏心灵鸡汤,大道理野狐禅,随微信微博碎成一地鸡毛,呛得人食之无味依然硬着头皮无味去食,应接不暇身心疲惫。两者皆有一种可怜,知识都生了病,成一个“痴”字。 还是庄子看得通透。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知识固然重要,若生命没有诗意,一味认真,知识只是占有和炫耀,只能南辕北辙一路错下去。有限生命为知识所累,太划不来,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腐儒他看不起,《秋水》篇章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的河伯的臭美,他也要调侃几句。唯有他如翩翩飞来飞去的蝴蝶,出入于书袋和自然之间,潇洒自然,既不自负也不自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随缘自适,葆有光华。庄子的逍遥游,是内心逍遥的延伸和折射。

人有了知识,难免有骄矜之态,这是内心贪欲所致。戒骄戒躁,或许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佛家儒家道家,无一例外都注意到了这点。佛家讲究戒,儒家讲究节,道家,为道日损。都是在做减法,祛除心灵的尘埃,有了一点知识的井底之蛙之叹,知识膨胀的夜郎自大,知之甚少的自卑迷茫混沌,都是知识生了病。难怪西方有俗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钱钟书大方之家,学贯中西,去美国访问参观图书馆,主管很得意,问钱的感想,钱说,我很惊奇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看的书。苏格拉底逛市场,商品琳琅满目,他也笑笑说有那么多他用不着的东西。钱钟书和苏格拉底对知识都有一种明朗的心态,没有霸占的贪欲,也没有夜郎自大的骄矜,更多的是一种平淡充和。

如今网络世界,喧哗骚动,浮夸名利,又何止是知识生了病?精神的焦灼抑郁百病丛生,我们可以医治肉体的病,却忽视了精神的病变,自负,狂傲,喧嚣,拜金,汲汲于功利,少了一份内心的从容,闲适。繁荣的是物质,荒芜的是内心。周作人号知堂老人,这知识的知字如他笔下常常提及的茶,平和不做作,一杯茶,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慢而有味,如人生的求知,也是人生的况味。他有篇文章,“自己的园地”。这园子里种花莳草,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是自己的文字,也是自己的心境。

《坛经》里神秀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的偈语又有一境“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其实,能摒除偏见自负愚昧,听谁说,谁来说,都不重要,只要内心有一份从容自然就好。

盐城市明达中学语文教师 张锐

37.2℃

在这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不得不感叹现代科技发展之迅速,比起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所接收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

四通八达的网络大道,承载着惊人的信息量,又以惊人的速度四处传播。我们的大脑也在不断地接收着不同的信息,因而我们觉得自己得到了许多知识,懂得许多真理,看清了许多事物,习惯了许多人,许多事。然而我们其实也失去了很多。

各类信息被我们吸收,消化着,我们的机体难道不累吗?当我们看到日本又挑起事端了,我们便个个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发誓要维护国家利益,保卫祖国。进而揭起了“抵制日货”这一狂潮,见到丰田车子就砸,看到日本品牌就说三道四,遇到日本人就骂……国人的各种疯狂举动让人觉得卑劣,更觉得可悲。我们要抵制的绝对不是日货,我们要对付的绝对不是日本民众,我们的种种举动也绝不是爱国。

当BBC对中国说了几句好话时,国人的种种喜悦溢于言表,接着各类报纸杂志必会着重强调,更会一高兴随手与英国签几个大单,中英两国经济合作更密切,政治上也会有所照顾吧!

要是CNN说中国的不好试试?中国大陆一定会闹得沸沸扬扬,中国数以亿计的国民们的唾沫星儿就能淹死你,美国商品我们不用!进而揭起“抵制美货”!

我们就这样被各类信息影响着,各类的信息也就这么容易地操纵我的行为、情感。我们受负面新闻愤怒、敌视,丧失信心;我们因正面新闻而狂喜、敬仰,充满激情。知道的太多并不幸福,我们随时会因此愤怒,火冒三丈,体温升高;又会随时感觉“冰冻三尺”。

当我们接受着不同信息时,我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易喜易怒,我们已然不能够控

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决然不能够被情绪所左右,因为我们是有灵魂的,我们不是行尸走肉,我们不是被支配的物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知道的太多并非对我们有益,不多不少,人生只需正好,不高不低,体温仅需适中。如同体温一样,太高太低都有病,只高0.2℃,让生命的一天都只是“一丝心动”,不要心灰意冷,也不要为之痴狂。 保持37.2℃,不温不火方可细水长流。知道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专注赢得人生

人们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如今,人们却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正是因为“想要得太多”,一旦人的心被名利欲望所牵动,便会一事无成,唯有秉持着一颗素心,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成功便自会来临。

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尹希这样解释自己的幸运:“现在人们大多看中后天努力,但人能努力做的时间毕竟有限,最重要的在于做事的专注度。”尹希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有一次放寒假,一位教授布置了一堆关于弦理论的作业,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有学生能够完成。而寒假过后,尹希捧着自己多达80页的作业——他整个寒假都用来做作业了。正是由于尹希的专注,才使他的事业和学业获得无与伦比的辉煌和成功。

只有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并为之努力拼搏,成功便自会来临。汪衍振,被称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在他著书的二十一年间,共写了七十万字的书,有人为他计算过,平均每天一百三十字,人称“龟速”。为了了解李鸿章初入官场的十二年升迁,他翻阅近两千万字的珍惜史料。在这二十一年间,除了日常的生活外,汪衍振一直埋头于书桌查阅史料、核对、写作。但正是由于他的“笨”,才使他获得了成功。在他看来,“笨”正是专注的体现。至于怎么成功,无他,就是“笨笨”的努力,“笨笨”的积累,“笨笨”的发力。

若一心只想赢得名利,不仅不会获得成功,反而会付出代价。美国著名的高空钢丝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活动上场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活动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失败,然而,在表演时,他却从高空跌落失去生命。他的妻子后来回忆说:“瓦

伦达以前不是这样的,总是认真专注地准备表演,这次他太注重结果了,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如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曾言:“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人们一心追求名利,忘了自己的本心。知道得多,想要得多,便不能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最终碌碌无为。

只要努力专注,必然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做一只“井底之蛙”又何妨?

外公的渊博与无知

外公是村里的老中医。谁家有个小病小痛的,都喜欢往外公家的小院跑。 最是忆儿时。

薄雾冥冥,寥寥啁啾鸟鸣,山间传来隐约的清脆童音——“四君子汤、汤、汤中和义,参术、参术……”童音里夹杂着些许委屈和犹豫。这时一个苍老却有劲的声音插了进来。“丫头,又没有背上?得,回去多看看,一定得把它背上,现在外公教你认药,来……”

那时外公总带我上山采药,还让我背晦涩难懂的《烫头歌》。我不理解的同时,却又懦慕外公的所知甚多。村里人也是如此。

村里人大多不识草药,却很放心吃外公的药。不仅是因为吃完以后药效显著,更是由于外公老到山上采药,拿回家细心炮制。村里人看着外公细心炮制好的草药,都会笑称一句:“这药好,真!”

花开花落,季季分明。在外求学的我又回到村里。

推开小院的木门,一阵清冷却泛着苦香的气息袭来,沁了心脾。院里摊着不知名的打理好的药材,洋槐纷扬,草木清嘉。

走进中堂,一排排古朴的药柜前站着一位清瘦的老人,穿着藏青布衣。老人循声回头,看到是我,突然破口大骂:“你这鬼丫头,还知道回来看我这个老骨头!”我听声

而笑,眼角微湿,外公,你真以为我看不见你的欣喜么。

打开药柜。“夏枯草,忍冬,半夏,贯久……”一个个熟悉的字眼映入眼帘,看着码得齐整的草药,我似能看到外公当时神色的温柔。

“来得正好,帮我把这包送给隔壁张婶家,这包送给你李姐家……可别弄混啰!”我看看手中的药包,心叹外公还是这么的傻。不过,正是如此,村里人才敬重他吧。 离家的倦鸟渴望脱离樊笼。以前在外的人们也纷纷归家,他们在外面知道多了,就将些许信息带回村里。比如假药,比如缺斤少两赚黑钱的商家。可是这些丝毫未影响到外公的中药铺。

村里人十分放心知之甚多的外公。要问为什么,村里人会告诉你,“村头张医生那可不是赚钱,人家那是行医治病。赚钱,赚钱他才不懂哩!” 外公懂得真的很少,我却倍觉敬仰。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小道,槐树,杨柳渐次迷离。你看,我都记得。真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