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析古代文人山水情怀探源——以唐代山水诗歌为例

2024-06-23 来源:知库网


分析古代文人山水情怀探源——以唐代山水诗歌为例

在中国浩渺无边的文学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四书五经,抑或唐诗宋词元曲,文人们都对山水情有独钟,引山水为知己,借歌颂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我们称之为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正是这种浓厚的、刻入血脉的山水情怀,为传统的中华文化融入了山的厚重和水的灵动。下面,我们就借助唐代的山水诗歌,来探索古代文人的这种山水情怀。一、唐代山水诗歌的文化土壤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2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唐代山水诗歌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唐代的政治清明、经济发达这些良好的社会因素,为山水诗歌的大量出现创造了条件,文人无须为生计而苦恼劳累,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游山玩水,从事诗歌创作。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就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昂扬向上、勃勃生机。社会的大环境为当时的文人们纵情山水创造了经济基础,唐代的诗人们因而有了大把的休闲时间,有了恬然淡定的心境,从而能够寄情于山水风景,写出无关功利的审美文字。孟浩然有诗云垂钓做磐石,水清心亦闲(《万山潭作》),此时,诗人虽然仕途失意,但依然能够在山水的宁静淡泊中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怀,山水风景处于俗世之外,远离了喧嚣的人生和世俗的尔虞我诈,诗人仕途不得志的心灵创伤能够得到修复,能够获得来自山水的精神慰藉。因此,有人这样评说,唐代的文人无须为个人生计所忧愁,无须为政治前途的黑暗而苦恼,他们无须通过隐居山野来排遣心中难以表述的隐痛,也无须用歌颂山水来抒发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决绝,他们生于千载难逢的大唐盛世,他们的山水诗歌相比前辈,显得明快而温和。唐代文人之所以能有大量的山水诗歌作品,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稳定以及文化的繁荣等多重因素缺一不可。在崇尚诗歌文化的环境中,文人们都寄希望于作品展示来达成个人的政治理想,许多文人在科举考试之前,都会去灵山大川、山林古庙采风,捕捉山水自然中蕴含的灵气,从山水风光中求得诗歌创作的启发,很多山水诗歌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到了科举放榜之时,考取

第 1 页 共 5 页

功名的文人们又会呼朋携友,到郊外的山水之间喝酒谈心、吟诗作词;落榜的文人心情低落,往往也会到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安慰,他们笔下的山水通常已经不是较低层次的排遣抑郁,而是上升到悠然自赏、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哪一种,文人们都与山水风景有了更加亲密的互动,互为可以倾诉理想和情怀的好友,大量优秀的山水诗歌因此而萌生。二、唐代山水诗歌的特征1.风格多变唐代诗歌,意境是十分深远且丰富多彩的,创作意境处于变化完善之中,而在盛唐、中唐及晚唐的不同时期,山水诗歌又呈现出意境各异的多种艺术风格。王维生于盛唐时期,他的山水诗歌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的清净明秀的境界,在山水风景中寄托个人的情感,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山水诗歌中的优秀作品代表,在描写山水自然清净美好的同时,诗人也寄托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高雅圣洁的个人情怀。李白的山水又呈现出另外一种艺术风格,比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境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清溪行》),表现的就是诗人借山水慨叹人生,用眼前的山水美景引出心中的昂扬情操。唐代是一个杰出文人辈出的朝代,唐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山水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对应着深远而个性化的创作意境。刘长卿生于中唐,他的山水诗歌,简约精练,含蓄而冲断,他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夕阳秋山、冷雨奇峰、高山哀兽以及荒野中的路人,带给人忧伤和肃杀的感觉,完全不同于盛唐时期山水诗歌作品的恬淡惬意及勃勃生机。白居易生于中唐,长于晚唐,其山水诗歌中更多地掺杂了诗人对日渐黑暗的社会现实的鞭笞,对人生的无奈,对大自然的浮想联翩等,这和盛唐时期王维等诗人不谈政治、寄情山水的山水诗歌的风格和意境有着明显区别,而和宋朝的诗歌更加接近。2.情景交融唐代山水诗歌,较为典型的特征是情中带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对唐代山水诗歌的评价文学中有二元,一曰情,二曰景。具体来说,唐代山水诗歌的情景交融又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写景为主,抒情为辅,寓情于景。文人们把内心

第 2 页 共 5 页

深厚的感情藏在山水风景的后面,诗歌描写的是写实的山水风景,虽不言情却彰显情谊深厚,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中山是用绝来形容的,舟则是用孤来描述的,江雪是寒的。诗中完全没有涉及文人的个人情怀,只是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景象,而文人自己的孤苦与寂寞却已跃然纸上,景就是情,每一处描绘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景色给人昏沉暗淡的感觉,折射的情感自然也是暗淡无华的,也因此,这首作品被誉为唐代山水诗歌中的精品,以清俊悠长、韵味深刻而著称,在简约的文字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第二类是抒情为主,写景为辅。尽管山水景色描绘得不多,但是读者看来却如身临其境。比如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这首诗歌中,春日与天涯搭配,莺啼与有泪配合,美好的景象化为凄婉的情话,营造了一种春天即将逝去、黄昏悄然来临,花落莺啼的情景,把文人的情感融入景色当中,用景象来激发和容纳与之相衬的情感,凸显出强烈的情感张力,这种情感远远超出景色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的意境其实是诗人的心境。第三类则景中有情,情寓于景。在这类山水诗歌中,抒情和写景完全融为一体。比如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就是这类山水诗歌的典型作品,作者李白把政治上的失意与低落,借助写景畅快地抒发出来,诗歌写山水良景,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抑郁,情景相衬,相得益彰。三、唐代山水诗歌中的山水情怀1.用山水来抒发志向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有借助山水来抒发个人胸怀、崇高志向的习惯。无论是巍峨险峻的山脉,还是奔腾不息的江河,都会带给人雄壮开阔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壮美山水面前,个体的失意落寞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剩下的只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这种壮美,最容易激发文人们立志报国的慷慨情怀,面对如此壮丽的锦绣山河,谁又能自我放逐,不为黎民和社稷尽一份力呢?于是有了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的佳句。面对祖国山水美景,李白留下了诸多美文佳句来直抒胸臆,比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

第 3 页 共 5 页

饯别校书叔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杂歌谣辞襄阳歌》)等,大气磅礴的诗句中,诗人惊世骇俗的才情跃然纸上。事实上,缺少了山水的培育和启发,文人的情怀就失去了源泉和基础。在诗仙李白笔下,咏叹山水与抒发情怀完美融合,彼此辉映,山水诗歌化,自然唯美化,这样的山水诗歌才能成为最为华美动人的艺术篇章。2.用山水来表达心情在唐代,很多文人为了逃离现实、隐匿遁世而游离于尘世之外,他们有着超脱世俗的淡然心境,因而表现出一种不畏权贵的高贵气节,这种情怀在山水诗歌中多有体现。为了实现浪漫的人生理想,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涤荡灵魂、陶冶生命,与大自然形成了深刻的默契,也从山水间获得了大量的灵感和创作的素材。比如王维、孟浩然等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都是通过描绘优雅安静的山水风景来抒发宁静平淡的心境。以王维为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样的诗句可以信手拈来,这样的文字让诗人能逃离于世俗之外,也表达出了诗人对趋炎附势、热衷权势之人的鄙夷,是一剂享受山水自然之美、清凉心脾的良药。王维等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前辈的庞然气象,而且青出于蓝更胜于蓝。3.借山水寄托忧思唐代的文人喜欢将山水进行拟人处理,与之交流感情,借山水来寄托细腻的情感。较为典型的诗句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诗人们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思,有欢喜,有淡然,也有悲愤和哀伤。在诗人们眼中,山水是通人性、有灵性的,更能抚平自己心中的哀伤,寄托心中的愁思,承担心灵的压力。山水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力量,能够坦然接受文人们的喜怒哀愁。4.借山水以悟道在山水中,诗人们可以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在文人们眼中,玄机、禅机都是奥妙高深、无法言表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伦理经验,而山水自然更是由于变化多端,可以让诗人们从中体会最深刻、最奥妙的禅机,儒家所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正是阐明山水与悟道之间直接而微妙的联系。山水诗歌往往能够通过具象的阐述来映射作者的主观看法,正如当代文学领域所说的哲学观望。中国传统的哲学之道讲究以小望大或大中见小,这种观点在唐代

第 4 页 共 5 页

山水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入山寄城中故人》),由此可见,唐代文人一直注重对山水自然中蕴含的哲理的探索和追求,并将之体现在诗歌创作之中。唐代文人借山水以悟道,还体现在山水诗歌中借鉴的道家思想理论,比如有些文人选景时更愿意选择丑的山水景象,如韩愈倾心峥嵘的奇山,孟郊中意枯黄的草木,他们更倾向于奇在诗歌的遣词造句方面,很多唐代山水诗人热衷怪语和奇境,用怪奇来渲染语境、感染读者。这和道家的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山水诗歌最早兴起于晋朝,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古代诗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山水诗歌作品问世。这是由于山水诗歌能够陶冶情操,可以让文人们借助山水自然风光,来抒发心中的慨叹和情绪。尤其是唐代,经济昌盛,文人们有条件畅游山水,和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举手投足之间的感受大都源于山水自然,因此这个时期的山水诗歌尤其常见。综上所述,唐代的文人众多,不同诗人笔下的山水诗歌有着不同的艺术内涵,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山水情结,只有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唐盛世,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和他们的作品。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