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11:36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叫潮,发生在晚上的*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汐的形成原因如下:
先说月球的作用。把地球和月球看做质点,说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月球和地球都绕二者的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只是地球的圆周轨道小得多。(双星的两个质量相近的星球的圆周轨道近似相等)以地心为非惯性参照物,地球质点受到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正是地球质点绕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此向心力对应的惯性力与此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地球质点受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与这个惯性力相互抵消。
既然地球被看做质点,就可以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动力学规律看做与地球质点完全一样。这样物体受的月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
实际上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离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体,绕地、月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质点的轨道半径,物体所受月球的万有引力就会大于所受对应的惯性力,这两个力不能再抵消,其合力与物体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如果所说的“物体”是这里的海水,那么这里就会有涨潮发生。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离月球最远的地面上的物体,月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小于与之对应的惯性力,它们的合力又是与地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所以在离月球最远的那部分海水同时也会有涨潮发生。这就使本应是球形的海平面微微呈现出纺锤体形状。
研究太阳对潮汐的作用,与研究月亮作用的方法相同。如果认为地球绕太阳的中心做圆周运动,问题就简单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发生都是上述原因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和—塑性导致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磨擦,以1.7TW(1.7x10^12W)的速率消散。
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地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11:36
地球自转,公转,转来转去,海水就晃荡开了,就是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11:37
湖泊是怎么来的呢?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下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储蓄变成湖泊,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有几种类型,一构造图,在高原高山上,丘陵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的蓄水形容湖泊,例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岛,二火山口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分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除非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长白山天池,3合成湖,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的迁徙摆动,河道浴室。我的红包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风水区服务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脏水量达到平衡时,合成弧形态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小时,合成无形态的变化也会逐渐的增加,河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大多是此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11:37
地球运转所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11:38
月亮潮汐,约约地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