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04:57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中*人,都承认日本鬼子很难打。那么,难在哪里?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王晓辉在著作里给了我们答案。
1944年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败局已定。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却极力上书天皇,请求“应排除屈辱和平,坚决将战争进行到底”。那么,冈村宁次誓死顽抗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显然,我们还能举出诸多类似的疑问与例子来。无论你怎样解答,其实都绕不开一个客观事实:侵华日军是一支具有强悍战斗力的军队。而其强悍背后,是一部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由指挥、编制、装备、训练、士气与情报侦察等一系列精良零件装配而成。
指挥灵活,奇正并用
侵华日军在作战指导上强调果敢地实施进攻,在作战指挥上具有灵活多变、奇正并用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战术运用上,就是其既推崇大兵团正面进攻,以求一举击败敌人防线,也善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向敌军的侧翼与后方实施大迂回、大包抄,对敌军重兵集团“包饺子”;还长于声东击西,佯攻与主攻相结合,奇正并用,让对手防不胜防。
编制合成,既能三军联手打大战,也敢孤军突入
陆军是侵华日军的主力,师团是日军陆军具有确定编制的第一级作战单位,一般由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部队等混合编成。其中,除步兵外,炮兵、骑兵、工兵等特种兵也属于直接作战力量,其数量几乎占了师团编成内联队数量的一半。因此,一支强*军所要求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与保障力等,日军师团样样具备,一个也不缺。
精良装备数量多,联合火力杀伤凶狠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中中日两军精锐部队首次硬碰硬的较量,也是中*队牺牲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役。此一役,中国陆、海、空军虽然精华丧失殆尽,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春秋大梦。在整个会战期间,*军以人海填火海,兵员损失达到一天一个师的惨烈程度。那么,*军队为何损失如此惨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日两军在精良武器装备数量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作战组织严密,攻防有章法
侵华日军火力凶狠,还在于其作战组织与实施之严密,犹如一部机器一样运转有序,使其火力杀伤更加精准、高效,牢牢保持战场控制权。淞沪会战便是日军作战的一个典型范例。每次进攻作战,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日军。首先,观测气球升空,观测中*队阵地,标定攻击目标,然后召唤飞机、野炮与海军舰炮进行狂轰滥炸,尽量摧毁中*队阵地。
训练严苛,官兵作战水平高
武器是生成战斗力的基础。武器操纵者的战斗技能与战斗意志,对战斗力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军无疑是在用特种兵射击标准来训练普通士兵。因此,靠子弹“喂出来”的日军士兵,在经过严苛训练后,人人几乎都是狙击手与神*手。在军官指挥下,或抢占有利阵位,或组织火力反击,或就地自行展开还击等。
打仗不怕死,军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二战中,日军士兵不怕死的战斗作风是世界公认的。那么,日军士兵不怕死的战斗作风从何而来?这既与日本武士道的文化传承有关,更与日本军国主义刻意培植出来的精神鸦片有关。
虽然侵华日军作战水平高、能力强,但其对中国发动的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从侵略中国第一天起,就遭到中国人民的奋起抵抗,最终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难逃失败投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