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前几天,米粒妈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卖空牛奶盒和空笔芯。价格还不便宜,100个牛奶盒子28块,100根真实用完的空笔芯21块。
米粒妈还纳闷呢,谁没事儿花这么多钱买一堆废品啊。
再仔细一看评论区,原来是当代大怨种——学生家长。
原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有“环保任务”,要求孩子要交空牛奶盒。这空盒子上交的时候还有讲究,必须把盒子剪开洗干净、晒干,10个捆成一把,每个月交一次。
学校的“初心”挺好,说是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如果说交空牛奶盒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那么交空笔芯又是为了培养什么呢?
为了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精神。
一些学校认为,孩子用的笔越多,证明写的字越多,自然学习就更勤奋了。
好逆天的逻辑啊!
或许有人会问,我要是不交,学校能怎么样?
学校有的是办法。
尽管很多学校说是让孩子“自愿参加”,但却暗戳戳地把孩子交上来的牛奶盒、笔芯数量和评优评先挂钩,让孩子们不得不“卷”起来。
卷的是学生,苦的就是家长了。
有些孩子乳糖不耐受,家里压根不喝牛奶,去哪儿找牛奶盒子?有些家庭喝的是鲜牛奶,去哪儿找纸盒子?就算是有,每天光攒盒子、洗盒子、剪盒子、晒盒子、捆盒子都要花多少时间……真当家长不用工作的吗?
为了完成任务,百般无奈之下,家长只好到处“捡破烂”,和邻居要,在单位捡,要是实在凑不够,就只好“花钱消灾”,直接在网上买已经捆好的空盒子。
还有更离谱的!
有些老师为了能完成上级任务,就层层施压,制定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班规”。比如:要求学生两天交一根空笔芯,不交,就要罚款五块钱。
且不说老师有没有权力向学生收罚款,重点是收空笔芯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如果说孩子消耗的笔芯速度越快就证明孩子越勤奋,那会不会有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
这不是更影响孩子的学习吗?
遗憾的是,像这么“颠”的作业并不少见,甚至有与日俱增的趋势。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各地学校布置的各种“形式主义的无聊作业”,深深地觉得这一届的家长太不容易了。
比如,各种层出不穷的“打卡”作业:
做家务要打卡,还要制作“劳动记录单”,不仅孩子要自我评价,家长也要评价。
每天运动要打卡,阅读要打卡,练字要打卡……
光打卡还不够,有些还要求上传视频为证。
手机上的打卡学习任务那就更多了。什么安全教育、普法教育、禁毒教育、宪法教育……孩子要看视频学习,还得做题。
米粒妈就想问一句,这么多的打卡任务,有哪一项是孩子能独立完成的吗?
劳动打卡用不用家长帮忙拍照?视频用不用家长制作?更别说手机上的打卡任务了,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压根就看不懂晦涩难懂的宪法知识,最后刷视频答题的,还不是家长自己!
再比如,各种想当然的暑假作业……
有学校给学生布置暑假作业,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去人民币上的景点研学,还要和人民币上的风景合影。
学校也不想一想,孩子有寒暑假,家长没有啊!难道请假带孩子完成作业吗?
再说了,去一趟研学来回的路费、食宿费、门票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了,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掏得起这笔钱。
家长没办法,只能一通造假,带着孩子对着电脑屏幕拍合影。
还有更离谱的……
有的学校要求家长带孩子去十五个城市打卡。家长默默表示:我也没去过十五个城市。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去采访抗日的红军。弱弱地想问,有几个人真的认识抗日的红军?要是不认识,上哪儿采访?
家长累是一回事,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半造假”的形式主义任务,到底给孩子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学校要求上交空盒子,找不到就网上买;
学校要求和人民币上的风景合影,去不成就电脑合成;
学校要求孩子给爸爸洗脚,于是一家三口齐上阵,哐哐一通摆拍。
这难道不是在手把手教孩子作弊吗?
孩子从小就被埋下了投机取巧的种子,长大之后会不会价值观偏差,甚至走上学术造假的歪路?
真是细思极恐。
对于当代学生家长来说,比教孩子写作业更头疼的,大概是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了。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作业”,家长叫苦连天,于是有不少家长会把矛头对准老师,觉得老师就是增加家长、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
但其实,老师也对这些形式主义深恶痛绝,无奈这些任务又往往和职称、晋升、收入深度捆绑,只好含泪成为“帮凶”。
去年郑州有位小学老师坠楼自杀,在遗嘱里也痛斥形式主义工作对老师的伤害:
“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
“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那位年轻的老师曾经也满怀着教书育人的美好理想走上三尺讲台,但后来的他才发现,原来老师不只是要教书育人,还要参加疲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工作。
这些工作虽然没用,但全部都和考核挂钩。不完成不行,要完成累死人。
既然“天下苦形式主义久矣”,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该怎样的去应对呢?
米粒妈觉得,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不要让孩子和老师在作业这件事上对立。
一方面因为老师也只是上级的“传声筒”,对于这些任务,老师也没有决定权。如果孩子因为厌烦这些任务而把矛头指向老师,闹僵了师生关系,影响了常规学习,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形式主义”作业的初衷也是好的。比如想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动手能力,想让孩子走出家门,增长见识,这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确实是有利的。只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变了味道,成了负担。
既然只是落实的方式出了问题,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换种方式,让这些形式主义作业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就比如在完成劳动打卡任务时,我们不要只想着摆拍,而是可以设置每周的某一天为家庭劳动日,全家齐上阵,一起大扫除。这样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孩子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提升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再比如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时,我们能不能做到放下攀比的心理,把动手的机会真正还给孩子?扪心自问,其实有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之所以会帮孩子代劳做手工,也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希望有了自己的“助力”,能让孩子的作品在班里拿个好名次。
远的不说,就看看身边,有多少家长一边吐槽“作业都是给家长布置的”,一边又陷入内卷的竞技场,有些不仅亲自上阵,甚至还到网上找高手代劳。
但这样的行为,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其实我们不妨把手放开,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即使作品不完美,也是他们成长的见证。这样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解放了家长的双手。
当然,如果各种“花式作业”实在太离谱,严重挤占了孩子休息和运动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和老师沟通商量,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平替”的方法。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这些所谓的任务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兴趣。
最后,米粒妈还是衷心的希望,教育界的领导们在制定规则、派发任务的时候,能够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求与成长规律,让教育回归本质,而不是流于形式。
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短期的成绩和漂亮的指标,而是培养孩子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而这些,都不是流于表面的打卡任务所能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