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资”大热,考证是出于理想还是现实?非师范生:不得已而为之

2024-11-03 来源:知库网

教师资格证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师范学生的必经之路。

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涌入了教资考试的考场,微博、豆瓣等平台更是频繁刷新着关于教资考试的资讯,从表面来看,教师行业似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对于“教资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在个体选择的背后,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定位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于未来就业的惶恐和不安,在很多人的职业规划里,教师成为了一条退路。

这个神圣的职业似乎早已无关理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教资”热快速升温,他们都想当老师吗?

2021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消息再次刷屏了各大媒体,微博相关讨论话题更是居高不下。

据相关媒体统计,今年全国有将近700万考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而这还是在部分地区因为疫情取消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的情况下,要知道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也不过1071万。

教师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为热门的行业,无数人涌入教师资格证的考场,教资考试热度再次引发全社会的重视。

教师职业岗位真的那么受欢迎吗?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什么会出现空前盛况?或许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2015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开始。

2015年的教师资格证改革取消了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就拿到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成绩单不再成为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凭证,所有毕业生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要当老师必须参加全国统考。

这一行为无疑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业的门槛,但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

于是毕业季成为了就业困难季,而且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在这种情况下,师范专业学生必然要通过考教资才能得到出路。

而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同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这一改革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普遍涌入了看似没有很高专业门槛的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队伍之中。

教资考试人数逐渐增多,可是这些人真的想要当老师吗?

或许未必,在好多高校之中“先拿到教师资格证,大不了出去以后当老师”已经成为了同学们之间一种默契的调侃。

“不得已而为之”是很多人的想法,于是当老师似乎成为了这些大学生们求职的最佳退路,是所有人保底的一种无奈选择。毕竟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度不大,而且教师岗位工资不错,福利不错,工作也稳定。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观念,而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潜在思想。大多数人奔着这一行业的待遇,而非奔着所谓的理想。

有很多参加考试的考生是不愿意当老师的,但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了求职者们对于现实妥协的最佳出路。

可是做一名老师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恐怕未必。

是理想?还是出路?

或许在今天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求职队伍之中,多一本证书就可以多一份安全感,多一个工作选择。在高校之中“多什么都不如多一证”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观念,似乎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获得各种证书成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焦虑的唯一方法。

跟风考试、跟风就业,无疑是一种最为典型盲目的就业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能对现实妥协。

大多数学生不是对教师这一职业不感兴趣,而是对所有的就业岗不感兴趣。

他们害怕考不上,害怕待遇差,害怕上升空间小,于是,在无数的害怕之中,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教师职业,自然成为了所有人的不二选择。

可是稳定、待遇、福利、节假日,一切都是选择职业的附加因素,而非是决定性的根本因素。

热爱者可以忍受条件的艰苦,理想主义者可以抛弃所有的附加条件,获得理想的人生,而妥协给现实的功利主义者只能被附加条件俘获,庸庸碌碌一生。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为了扩大就业面,国家放松了对于非师范生从事教育行业的要求。

30%左右的笔试通过率,70%左右的面试通过率,相较于国考和省考显得宽松许多,这在无形之中使得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最没有难度”的考试。

可是考试容易就代表就业门槛低吗?不是,因为当教师从来不是一条轻松的退路。

当真正地走进一间教室,面对的早已不是面试时的十分钟表演,不是下面三个考官或淡定、或质疑、或无奈的眼神,而是无数双求知的眼睛,它承载着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甚至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送者、搬运工,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念的塑造。

如果没有热爱,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拿什么来支撑?

教师这个职业,如果没有热爱,又没有专业素养,其实很难胜任的。也许职业有退路,可是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孩子的人生没有退路。

如今,光凭背背书刷刷题就能站在讲台上,这使得大众在心里为老师这个职业打上了很多的疑问。

归根结底,热爱才是选择职业的关键,真正的热爱才能使这份职业身上发光。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对于一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专业度的把握。试想一个人是迫于万般无奈才选择一个专业,那么他又有多少心思在这个行业上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呢?

因为理想还是现实选择职业,这存在着巨大的缝隙,而这种缝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的缝隙,热爱和被迫选择的差距会在走上讲台那一刻暴露无遗。

很多人在高考后选择学校的时候,没有选择师范类专业,足以说明很多人的理想并不在老师这一职业上,但却在考试时,大量涌入教资考试中,这是出于出路选择,很少是出于理想。

教资热的背后,是现实的冰冷温度

诚然,现在我国教师行业之中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一些偏僻的乡村地区严重缺乏教师,大城市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也需要教师。

虽然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师的需求量正在下降,这使得原先从事培训的教师,也逐渐走向了正式教育岗,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巨大缺口仍然没有补足。

教师行业虽然薪资不是很高,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却是个“铁饭碗”,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保障。

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工作的优先考虑因素。

尤其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大批企业被迫破产的情况下,追逐铁饭碗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加速了人们对教师资格证的狂热追求。

国家一步步放松教资报考的条件,但不应该成为教师行业良莠不齐的理由。说到底“教资热”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现实的冰冷温度以及就业的残酷压力。

严重的就业压力正迫使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成为证书的收集者。

人们对于铁饭碗体制内工作的狂热追求不断发酵,不光表现在教资方面,其他考证现场也是人满为患。

只要是“铁饭碗”的敲门砖,就有一大批人一拥而上,别管这碗饭好不好吃,首先拿到进场资格才是关键。

这一观念造成的结果就是无数的毕业生成为了考证的机器,等到求职时期手握一大堆证书,却仍不知该何去何从,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

每一个专业都会,但是每一个专业都没有学精学专,造成“哪一个专业都适合,但哪一个专业都不是最理想”的结果,最后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父母、朋友乃至是整个社会认为的最好的那一个。

大众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无数教育培训岗位的赚钱心思。

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考这个证或者那个证这种让人眼馋的宣传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教资热的背后还少不了一些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浮躁的社会环境更加深了在校大学生对于求职的忧虑。

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在各种各样的选择面前,大多数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选择那个看上去更适合更稳定的职业。

相比追求理想所面对的未知和磨难,更多的人会选择看上去稳妥和平坦的那条路,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

但是实际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门槛自然也会相应提高,竞争压力也会变大,最后的结果是退路反而成了最难走的那条。

与其盲目跟风,去选择一个自己并不适合的行业,还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至少为了理想奋斗过,不是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