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2: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烈山区在过去的五年间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发展。从2006年到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长至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38万元增长至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807元提升至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26元增长至6200元。这些数字分别以年均18.9%、31%、11.6%和15.4%的速度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8亿元增长至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7亿元增长至13.5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东外环、南外环、长山南路、沱河东路、烈青路、龙脊山路等道路建成通车,为主城区供水和天然气工程的全面完成提供了支持。城区环卫保洁路段从10公里增加至40多公里,城市化率从2010年的36%提高至52.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3个村9.2万人,农村公路、户用沼气池、垃圾中转站、改水改厕等项目得到建设。机井、桥梁、灌溉站、涵闸和沟渠的建设也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从23家增长至7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从5家增长至13家。务工人员输出规模扩大,群众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村部、居民集中区、公租房、廉租房和安置房等建设加快,烈山花园、明珠花园、街、洪庄一二三期安置房已交付使用。洪庄、榴园分别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和“安徽省生态村”荣誉称号。
五年来,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5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津宝迪落户烈山,年屠宰200万头生猪、5000万只肉鸡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国购汽车主题综合体、南湖光影文化传播基地、金龙电子、精密锻造等大型项目相继签约或开工建设。省级烈山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筹建。工业园区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全面实施,惠及全区5.2万户农村家庭,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0.7万平方米,新建乡村青少年宫8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50所。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激发了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新农合参合率高达96.2%,2011年报销各类补偿费用2830万元。计划生育得到有效落实。
在文化建设方面,区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烈山电台正式开播,淮北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央视“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烈山,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法治建设取得进展,“五五”普法结束,“阳光村务工程”和“难点村”治理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被、省命名为“平安县(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和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教育督导考核取得优秀等次,被评为全市“‘十一五’节能目标超额完成奖”。
烈山区引位于淮北市区南郊。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07年)。全区辖4个街道、 3个镇:临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楼街道、杨庄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区驻杨庄街道。 大部分为平原,中部有烈山、青龙山石灰岩残丘。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高岭土、石灰石、铝、铁、铜等,开发起步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矿井就建于烈山。 多条公路 ,濉河常年通航。 名胜古迹有西汉竹县城遗址、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南湖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化家湖等。